电话:0755-21010189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每日一练

教师招聘教育知识考题小汇总

来源:师途-教师人才服务网-专业教师求职招聘服务平台 时间:2022-11-28 作者:师途-教师人才服务网-专业教师求职招聘服务平台 浏览量:

教师人才服务网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

A.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有意识的活动

C.传递生存本能的活动 D.适应环境的活动

1.【答案】A。解析:选项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BCD是干扰选项,故选择A选项。

2.要把儿童当做儿童,而不能当成“小大人”。这说明教育工作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答案】A。解析:选项A,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故本题选择A项。

选项B,顺序性是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选项C,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选项D,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所以选择A选项。

3.对学科的教学任务、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基本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作为编写教材直接依据的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程内容

3.【答案】A。解析:A项,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B项,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C项,课程计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以及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D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故本题选择A项。

4.学生学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则后,解答出老师布置的应用题。此时,学生主要获得的是( )。

A.动作技能 B.智慧技能 C.言语技能 D.认知策略

4.【答案】B。解析:A项,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打篮球、游泳、骑自行车等。

B项,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加涅认为每一级智慧技能的学习要以低级智慧技能的获得为前提,最复杂的智慧技能则是把许多简单的技能组合起来而形成。他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依次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性程度划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

C项,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D项,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题干中,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应用题属于智慧技能分类中的高级规则(解决问题),故本题选择B项。

5.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陈鹤琴 B.杜威 C.乌申斯基 D.陶行知

5.【答案】A。解析:A。解析:A项,陈鹤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其代表思想为“活教育”思想。而他的“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讨论。

B项,杜威提出的理论有新三中心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等。

C项,乌申斯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D项,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故本题选择A项。

6.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教育应该按照国家的需要来造就个人,这一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科学本位论

6.【答案】B。解析:A项,个人本位论,其基本观点为从个体出发,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

B项,社会本位论,其基本观点为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C项,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强调教育应该围绕文化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目标价值的意志,并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文化。

D项,无科学本位论,属于干扰项。

题干中描述“教育应该按照国家的需要来造就个人”的意思是教育为社会培养公民。故本题选择B项。

7.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普及、质量、公平、结构等方面整体水平的提升,其核心要求是实现( )。

A.教育技术现代化 B.教育管理现代化

C.教育内容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7.【答案】D。解析:教育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故此题选择D。

8.根据教学要求,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并撰写教案,这一教学环节属于( )。

A.备课 B.上课 C.辅导 D.考评

8.【答案】A。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其中,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需要备好三方面: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并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故此题选择A。

9.随堂测验后,教师给出标准答案,让班级各小组互相批改。这种教学评价方法是(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自我评价法 D.访谈法

9.【答案】C。解析:A项,调查法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

B项,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C项,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学习和发展中的各个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

D项,访谈法是面对面进行的谈话。

故此题选择C。

10.在天真的孩子们眼里,教师有着某种权威性和可模仿性,他们甚至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

A.示范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系统性

10.【答案】A。解析:A项,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谈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B项,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C项,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D项,系统性为干扰选项。

故此题选择A。

11.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效果评价”实施教学,所体现的教学模式是( )。

A.自学——辅导式 B.传递——接受式 C.情景——陶冶式 D.抛锚式

11.【答案】D。解析:A项,自学——辅导式基本操作程序为:提出要求——学生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评价、小结。

B项,传递——接受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C项,情景——陶冶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D项,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效果评价。

故此题选择D。

12.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一观点表明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 )。

A.物质条件 B.教育影响 C.自然环境 D.遗传素质

12.【答案】B。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指的是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故此题选择B。

13.把学习内容分有许多连续的小任务,每个学生学习时接受任务循序通过,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 )。

A.演示教学法 B.探究教学法 C.程序教学法 D.情景教学法

13.【答案】C。解析:斯金纳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程序教学法,即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地按照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程序教学的材料除了以书本形式,还可用教学仪器或计算机呈现,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故此题选择C。

1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 D.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结合

14.【答案】D。解析:教学过程规律包括: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性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教育性规律);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故此题选择D。

15.某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并且具备了补偿性可逆思维能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生的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答案】D。解析: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故此题选择D项。

16.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6.【答案】C。解析:注意的种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它是有着自觉的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并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

故此题选择C项。

17.学习者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用于解释新信息,形成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结构。这种观点属于( )。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操作主义学习理论

17.【答案】C。解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的重组,产生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结构,教学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经验出发构建新的知识,属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故此题选择C。

18.圆月高挂,浮云飘动,人们却觉得月亮在动而浮云不动。这一现象是( )。

A.动景运动 B.运动后效 C.自主运动 D.诱发运动

18.【答案】D。解析: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就会感觉到一个刺激物在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

B项:运动后效是指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如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C项:自主运动:如果你在黑暗的房间紧盯一个燃烧的烟头,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感觉它似乎在不停地游走。

D项:诱发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

根据题干描述,符合诱发运动,故此题选D。

19.学生在阅读《红岩》时,脑海中浮现出江姐的形象。这种想象属于( )。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19.【答案】C。解析:A项,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B项,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C项,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通过阅读作品产生的新形象的过程属于再造想象。

D项,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故本题选择C项。

20.某学生想通过努力学习考取心仪的学校。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该生的学习动机是( )。

A.认知内驱力 B.人际关系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20.【答案】D。解析:A项: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C项: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获得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D项: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借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通过努力学习考取心仪的学校主要是为了赢得相应的地位和社会威望,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故此题选择D。

21.将人的智力划分为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的心理学家是( )。

A.卡特尔 B.瑟斯顿 C.加德纳 D.斯皮尔曼

21.【答案】D。解析:A项,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B项,瑟斯顿提出了智力群因素论。

C项,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D项,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提出人类智力包含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其中一般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故此题选择D项。

22.研究表明,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呈(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幂函数关系 D.对比函数关系

22.【答案】B。解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故此题选择B项。

23.面对抉择时,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有利机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体现了意志品质的( )。

A.坚定性 B.果断性 C.独立性 D.自制性

23.【答案】B。解析:A项,坚定性也叫坚持性,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方面的意志品质。

B项,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C项,意志的自觉性,也叫意志的独立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D项,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

故此题选择B项。

24.下列描述的现象属于负强化的是( )。

A.为努力表现的学生点个赞 B.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

C.让课上看漫画的学生值日 D.因室内喧嚣嘈杂而暂时离开

24.【答案】D。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D项属于逃避条件作⽤,即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的概率便增加,是属于负强化。

A项属于正强化。

B项和C项属于正惩罚。

故此题选择D项。

25.以下描述中属于注意分散外部表现的是( )。

A.学生上课时不断做出各种无关动作 B.学生听课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C.学生实验中不停地记录实验结果 D.学生考试时认真思考并仔细验算

25.【答案】A。解析: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的外部表现为无关运动的产⽣。故此题选择A项。

26.某教师近半年来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态度冷漠。该教师表现出的职业倦怠特征是( )。

A.情绪耗竭 B.去人性化 C.个人成就感低 D.自我效能感低

26.【答案】B。解析: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

(1)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作热情完全丧失;

(2)去⼈性化,即刻意在⾃身和⼯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3)个⼈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故本题选择B项。



全国各地QQ交流群(点击进入加群)


教师人才服务网

谨防受骗提示:如果报名时出现收费或汇款等情况,请广大考生注意分辨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教师人才服务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本站教师招聘信息来自各地人社局、政府网、人事考试网、教育局、高校、中小学等官方信息,快速及时、权威可靠。如果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13823596589,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唐明升教育集团智众人力资源服务 粤ICP备19150182号-1

地址:深圳市龙华清湖社区花半里大厦7楼706 EMAIL:2676227896@qq.com

用微信扫一扫